在20世纪的海军历史中,没有任何一种军舰能像航空母舰那样彻底改变海战的规则。航空母舰的出现,不仅令海战的面貌焕然一新,也成为了百年来人们持续探讨的话题。尤其是日本的首艘航母凤翔号与世界首艘航母的桂冠争夺凯丰资本,更是一直热议不绝。
自明治维新以来,日本实施了全面的西化改革,迅速吸收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社会制度,国力飞速增强。从最初派遣使节赴中国学习,到明治维新后大规模引进西方技术,日本的历史可谓是一部从东方到西方不断求学的史诗。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,日本战胜了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中的两大强敌,这一系列胜利让日本的民族自信心急剧膨胀。这个曾经低调、谦逊的东方小国,经过战斗的洗礼,逐渐变得野心勃勃,开始像当时的德国一样,渴望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,谋取自己的“阳光下”领土,设想一个属于自己的大东亚共荣圈,通过殖民化扩张获得更多资源和利益。
展开剩余85%这与美国的“门罗主义”如出一辙。在19世纪初,美国总统门罗提出了“不容许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”的宣言,标志着美国确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。这一政策令全球霸主英国凯丰资本感到警觉与不满,但由于美国崛起时机得天独厚,两次世界大战彻底削弱了英国的全球霸权,最终让美国取而代之。而与此同时,德国和日本的野心未能改变历史的轨迹,最终只留下了毁灭的结局。
19世纪末,美国海军战略家阿尔弗雷德·马汉在《海权论》中指出,要争夺世界的霸权,就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。受到此理论的启发,美国掀起了一场造舰潮,几年后便初见成效。1907年,美国总统西奥多·罗斯福派出大白舰队环游全球,广泛展示美国的国力与军力。
而日本也早早开始了自己的海军梦想。当时日本设想建立一支“八八舰队”,计划将8艘战列舰与8艘战列巡洋舰(每艘舰艇服役年限不超过8年)作为主力舰队,并通过增加超龄舰船组成二线舰队和辅助舰队,最终打造一支数百艘舰艇组成的庞大舰队,足以在西太平洋地区称霸。日本的国际环境在当时也相对有利,尤其是在20世纪初,为了抗衡沙俄的远东扩张,英国与日本结成同盟,支持日本的海军建设。日本不仅在海军上师从英国,在陆军和潜艇技术上也得到了法国与美国的大量支持。
英国,作为一个海上强国,曾通过海军的优势主宰了全球数百年。从风帆战舰到无畏级战列舰,英国海军在各个时代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潮流。当航空母舰的概念浮现时,英国自然也不甘落后,投入了大量资金与人力进行研究与试验。1909年,法国发明家克雷曼·阿德曼在《军事飞行》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航空母舰的设想,勾画了海空两军协同作战的美好前景。随着飞机技术的进步,阿德曼的理想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。
1911年,美国航空先锋格兰·寇蒂斯将陆地飞机改装成水上飞机,推动了航空与海军的结合。随后,水上飞机被投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,执行侦察和轰炸任务。1910年,寇蒂斯的试飞员尤金·伊利成功地在两艘巡洋舰的甲板上完成了起降,证明了飞机在军舰上起降的可行性。几乎在同一时期,英国也开始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。1914年,英国改装了一艘老旧的邮轮——坎帕尼亚号,将其加装了61米长的飞行甲板,成为了第一艘能够搭载飞机的水上飞机母舰。
随着一战的爆发,航空母舰的建设加速发展,英国海军迅速将多艘船只改装为航母。比如第一代竞技神号(巡洋舰改造)、皇家方舟号(运煤船改造)、暴怒号(巡洋舰改造)等船只都先后服役。这些改装船艇为航母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,也为后来的海战提供了重要支持。
到了1918年,英国海军部决定不再仅仅对旧船进行改装,而是直接设计和建造一艘从头开始就作为航母建造的新型舰艇。为了纪念竞技神号的卓越贡献,这艘新航母也命名为“竞技神号”。这艘完全按照航母设计的新型舰艇一经问世,便成为了全球各国海军竞相模仿的对象。日本对此高度关注,派遣了海军少佐金子养三前往欧美,收集并学习航母建造的最新进展。
日本不仅借鉴了英国的经验,还得到了很多帮助。1918年,英国的森比尔教育飞行团访问日本,向日本提供了大量航母建造的最新情报。与此同时,金子养三通过深入的考察,提出了日本也应尽快建造航母的建议。这一切推动了日本航母建设的进程。
1921年,日本政府启动了“八六舰队”建设计划,决定建造一艘9500吨级的“飞机搭载母舰”,即后来的凤翔号。经过几轮命名讨论,最终确定了“凤翔号”这一寓意着凤鸟翱翔天空的名字。尽管日本在设计和建造方面有诸多创新,但它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大多依赖于西方,尤其是英国。
凤翔号的设计参考了英国“竞技神号”的先进理念,采用了全通飞行甲板和右舷舰岛的布局,标志着它成为第二代航母的典范。舰身长度168.2米,最宽的部分为22.7米,前端宽10米,后端宽14米,形状像一把鞋拔子。凤翔号的飞行甲板设有升降机和独立的机库,能够存储多个战斗机和攻击机。然而,舰载机和设备的短缺使得其航母功能并不完全。
凤翔号的动力系统包括两台从英国进口的帕森斯式高低压蒸汽轮机,结合8台蒸汽锅炉,最大航速可达25节,航程约为10000海里。在舰载机方面,凤翔号也依赖于英国的索普威思公司提供的“幼犬”式战斗机,随后三菱公司复制了这种设计,生产出了自己的舰载战斗机——十式舰上战斗机。
虽然凤翔号的设计和装备都充满了西方技术的影子,但它依然成为了日本海军航空发展的标志之一。在飞行员训练方面,凤翔号更是依赖了英国飞行员的协助。为了完成舰载机的起降试验,日本邀请了英军退役飞行员威廉·乔丹,他成功地在凤翔号上完成了多次起降试验。
凤翔号的历史,见证了日本从学习到自主创新、从模仿到逐渐发展成航母强国的过程。它不仅是日本航母发展初期的象征,也为后来的海军力量崛起奠定了基础。
发布于:天津市倍加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